一、提案内容
案由: 关于加快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提案
提案人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刘志勇 |
民进青岛市委 |
青岛市韶关路54号 |
13153291968 |
审查意见:
请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同市海洋发展局办理。
内 容:
一、相关背景情况
2013年10月至2017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先后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时提出中国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机制的设想。国务院和外交部决定由国家海洋局统筹协调,依托山东省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由青岛市政府和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同承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项目。2015年12月,由国家海洋局主持召开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会议明确以青岛市为平台建设核心城市。2016年4月,平台山东省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青岛市政府确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平台总部(东亚海洋合作交流中心)。
2021年,在山东省人代会上,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运作;在青岛市人会上,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放大东亚海洋平台作用,加快设立东亚海洋合作组织。
二、相关问题
自2016以来,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了五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具体工作由西海岸新区承担)。青岛论坛凭借丰富的内容和、务实的成果赢得了参加各方的好评,提高了青岛的知名度。2016—2018年度论坛的举办已经成为青岛市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为青岛市与东亚地区在工商、港口、船舶海工及海洋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为构建东亚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扩大地方对外开放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现实动力、智力支持。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是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东亚海洋平台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一)平台建设还没有确立各方参与的稳定机制。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应是一个相关各方长期共同举办、共同参与的国际交流机制,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过程,需要相关国家的共谋、协调与合作。是各方的“合唱”,而不是“独唱”,李克强总理在中日韩与东盟第20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支持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机制建设,促进海洋经济、环保、灾害管理、渔业等各领域合作”。
根据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东亚海洋合作研究报告(2020)》,东亚区域涉及海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东南亚方向包括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海事论坛及其扩大会议(AMF&EAMF)、东盟防长会及其扩大会议(ADMM&ADMM+)、东亚峰会(EAS)等;东北亚方向包括亚太经合组织、西北太平洋海洋行动计划”(NOWPAP)、北太平洋地区海岸警备执法机构论坛(NPCGF)、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地区计划(PEMSEA)等。
与上述机制相比,东盟及日、韩等相关国际组织及国家在东亚海洋平台建设方面的参与度很低,平台的建设还停留在中方独自举办论坛的层次上,而且与类似的论坛相比,青岛论坛的层次较低、影响力较小。外交部提出建设东亚海洋平台的初衷是,针对中国与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相关国家在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平台建设营造与相关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友好合作氛围,这是国家赋予平台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在外方参与度较低的情况下,东亚海洋平台承担的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的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的局限,也不利于助力青岛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和平台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平台的建设还没有发挥青岛作为重要的海洋城市的优势。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作为中国国家总体外交的一部分,国家将其落户在山东省,明确青岛为平台建设的核心城市,是基于山东及青岛在海洋科研、海洋经济及海洋教学方面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和山东省赋予青岛的重任,平台的建设应立足于全市的海洋优势。青岛在海洋科技和经济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已建立一批国家级的海洋经济发展项目;处于中日韩造船业金三角的核心地带;拥有天然优良的深水岸线和港口等在港口和区位优势;拥有完善的海洋产业体系;优良的海洋政策环境;深厚的军民融合发展基础等。另外,东盟10国、日本、韩国是我市的重要经贸伙伴国家。这一切都为海洋平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
三、相关建议: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青岛市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渠道,建设好平台有利于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该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高度,提高平台建设水平,具体建议:
1、提高东亚海洋平台论坛举办层次,把黄岛论坛提升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统筹全市涉海资源助力平台建设上水平、上档次。积极争取涉海功能园区、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等参与平台的建设,同时让它们从平台的建设中受益。
2、建立成员广泛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理事会,加强与东盟及日韩国家的沟通与联系,加强与青岛各海洋机构部门的结合。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与亚洲地区其它涉海合作机制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依托地方开展平台的建设。这决定了它的建设和运营应把重点放在争取地方政府、民间团体、科研及教育机构、科学家、知名人士、企业等地方及民间力量,应争取每个相关国家有一定数量的上述单位或个人参与理事会,以提高平台的国际性、代表性和影响力。
二、办理意见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第052号提案的答复
刘志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建议符合平台发展现状,为下一步平台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价值。
一、关于“提高东亚海洋平台论坛举办层次,将黄岛论坛提升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统筹全市涉海资源助力平台建设上水平、上档次”的建议
2018年7月27日,自然资源部同意作为2019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主办单位;8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同意举办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黄岛论坛正式更名并提升为青岛论坛。自2016年以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不断加快建设进度,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有效促进了东亚各国在海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五届青岛(黄岛)论坛共吸引75个国家、接近3000位嘉宾参会,成立4个联盟,达成2项黄岛共识,成立东亚海洋合作特约专家智库共3个,发布了《东亚海洋合作研究报告(2020)》等21项报告,集中签约总投资824亿元的22个“双招双引”涉海重点项目,签约12个高端人才团队项目,有效深化了国际间海洋领域交流合作。
二、关于“建立成员广泛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理事会,加强与东盟及日韩国家的沟通与联系,加强与青岛各海洋机构部门的结合”的建议
为建立平台长效运营机制,实现平台实体化运作,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市、区两级海洋管理部门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调研论证,并积极向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部汇报,提出筹建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作为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载体的建议方案,已达成初步共识。目前,已起草完成《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筹建方案》和《关于合作共建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的框架协议》,拟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框架协议,共同指导该中心建设发展。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西海岸新区三方签订《关于共建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的三方合作协议》,具体组织实施。2021年4月,新区成立实体机构联合筹备组,入驻山东高校科创国际客厅办公。下一步,新区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快推动中心注册登记进程,尽快实现运营;并将在成立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青岛在海洋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整合相关海洋国际合作资源,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平台。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2021年8月26日
(联系人:陈 静 联系电话:17864276515)
抄送:市政协提案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厅议案处
详见下载附件:平字第052号提案原文.doc
详见下载附件:市政协052号提案办理意见(3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