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2024年以来,胶南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户耀先锋·微格善治”基层治理模式,精心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经合社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以基层微网格为经脉,以党员中心户为枢纽,打通治理“神经末梢”,逐步构建起“党员联四邻、四邻带一片、一片促全局”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构筑治理微网格,点燃精细化管理新引擎
7月7日,在小邓陶股份经济合作社会议室内,一周一次的“德育乡村”评审委员会会议正在召开。18位微网格长与小邓陶经合社党支部成员齐聚一堂,对一周以来的德育积分进行详细统计,并有条不紊地布置、总结经合社各项工作。
经合社第12微网格的微网格长逄淑宇手里拿着记录本等待发言,翻开这本记录本,里面详细记录着这一周他所负责的19户居民的情况。谁家环境卫生搞得好、谁家帮着邻居做了好事、谁家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谁家乱停乱放农用机具等情况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经合社“德育乡村”评审委员会根据这些记录,为居民们加减德育积分。
“经合社每个微网格长都有这样一个记录本,并且每周都会在‘德育乡村’评审委员会会议上进行讨论及积分评定,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总结,每个季度还会开展一次积分兑换活动。”小邓陶经合社党支部书记王照阳介绍,“自2024年实施‘户耀先锋·微格善治’基层治理模式,安排有责任心的党员中心户担任微网格长以来,经合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融洽。”
以微网格作为最小的基层治理单元,是胶南街道推动治理服务下沉至群众“家门口”、实现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实践。2024年以来,胶南街道组织辖内30个经合社绘制《微网格地图》,以30~50户为一个微网格单元,科学合理地将辖内5个社区30个经合社划分为283个微网格。在划分过程中,严格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的原则,明确清晰地划清界定事务范围,对每个微网格进行统一标识、标注,实行分类统计,并动态更新经合社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以及关联户等各类信息,确保基层治理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发挥党员先进性,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在李家洼子股份经济合作社,党员中心户姜龙水是居民们口中的“热心肠”“多面手”。作为经合社第7微网格的微网格长,他认真对待工作,积极入户走访,详细记录并全力解决居民的各项诉求。“我会电焊、也会维修电器,所以谁家农机具坏了,家电出故障了,都会来找我帮忙维修。时间久了,大家对我也都挺信任的,无论大事小事,都找我来帮忙,也正是有了这份信任,才让我们党员中心户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经合社建设贡献力量。”姜龙水说道。
在李家洼子经合社,像姜龙水这样的微网格长一共有9人。他们将居民给予的信任,切实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李家洼子经合社党支部书记郭胜燕说:“我们经合社的9个微网格长都是党员中心户,他们各有所长。平时,他们不仅为大家免费提供维修、理发、调解矛盾、助老助残等便民服务,在环境卫生整治、道路维修、防火防汛等重要工作中,也为经合社出了不少力,大家都对他们非常信服。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们才能在协助经合社开展各项工作中发挥最大的助力作用,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2024年以来,李家洼子经合社有近70%的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了有效解决,“小事不出微网格”已经成为微网格长们开展工作的目标。此外,为了让微网格长更好地服务居民,李家洼子经合社还在每个党员中心户家门口挂上了一张联络牌,方便大家随时联系微网格长,确保居民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有效解决。
为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动能,胶南街道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举荐、经合社党组织推荐、社区党委审查等环节,精心选聘出357名党员中心户,其中,283名有热情、会干事、善学习的党员中心户担任了微网格长。这357名党员中心户以“党建指导员、民情信息员、民事调解员、民生服务员、政策宣讲员、基层治理员、治安巡逻员”作为工作定位,通过制作身份牌、连心卡,亮明身份、明确职责,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基层治理的“关键枢纽”。
“微机制”保驾护航,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在兰西股份经济合作社第2微网格辖区内,有一位独居老人在楼道内堆放物品,产生严重消防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兰西经合社党员中心户、第2微网格的微网格长李瑞堂,连续七次上门,通过唠家常、讲解“德育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方式等,耐心劝说老人配合清理,消除了安全隐患。不仅如此,每当遇上小区有垃圾需要清理,李瑞堂总是二话不说,带头上阵,为营造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党员中心户们之所以能在基层治理中发光发热,离不开街道构建的社区“两委”班子联系党员中心户帮带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帮助党员中心户与微网格长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让他们在服务群众时更有底气、更有办法。
为确保“户耀先锋·微格善治”基层治理模式的长效运行,胶南街道从制度建设入手,牵头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包括《微网格长职责清单》《党员中心户量化积分管理办法》《党员中心户工作流程图》《“微网格+党员中心户”“德育乡村”“移风易俗”三项工作提质增效示范清单》等。这些制度既为微网格长履职划定了清晰边界,也强化了对党支部书记、党支部成员、居民小组长等骨干力量的制度约束与赋能。党支部书记作为“领头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持续提升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党支部成员发挥中坚力量,积极协同推动治理模式不断深化;居民小组长紧密联动微网格长,利用日常走访、信息收集等方式,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在队伍管理上,胶南街道坚持“激励与调整并重”的原则,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组织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识别党员中心户的履职情况。街道先后举办两次基层治理经验分享会,收集首批37个典型案例,表扬20名优秀“户先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85名党员中心户进行动态调整,及时优化队伍结构。此外,街道还畅通人才补充渠道,积极吸纳年轻骨干充实队伍,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正如胶南街道党建团队负责人赵帅所说:“我们通过正向激励树标杆,动态调整优结构,就是要让基层治理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胶南街道“户耀先锋·微格善治”基层治理模式的实施,既让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亮明身份、彰显担当,也让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收获实惠、凝聚共识。357名党员中心户恰似357面“先锋旗帜”,283个微网格如同283个“红色堡垒”,持续推动胶南街道基层治理从“精细管理”向“精准服务”跃升,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书写着生动而精彩的“胶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