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反映的胡同电线被风吹乱的问题,当天就给解决了。”近日,大场镇胜水西北村村民看着重新梳理整齐的电线连连称赞。这是大场镇“百名干部进万家”活动的生动缩影。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大场镇213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与全镇8520户常住居民建立“亲情式”包联,截至7月下旬已累计走访2102户,群众诉求响应率达100%,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
>>三级联动<<
打通民情“快车道”
大场镇创新构建“1个镇综治中心+68个网格村+213名走访干部”三级联动体系,每名干部包联40户居民,形成覆盖全镇的服务网络,实现问题“小事即办、急事快办、难事督办”。
在胜水西北村,村民反映的胡同电线被风吹乱问题,走访干部张光亮仅用6小时就协调完成整改。这一问题的高效处置得益于“三办工作法”:简易问题“立即办”,让200余件诸如路灯损坏、路面坑洼等家门口小事实现“即报即修”;复杂问题“联合办”,106件涉及就业、宅基地审批等复杂问题由镇综治中心通过“问题收集—分级流转—限期反馈”闭环机制分类处置;疑难问题“提级办”,18件农田灌溉、道路修缮等“硬骨头”问题在“连心会议”上集中攻坚,确保问题在一线排查、矛盾在基层化解。
>>“四个一”机制<<
织密服务“暖心网”
活动创新构建“四个一”机制。干部们以“一次促膝长谈”开展30分钟以上的深度交流2000余次,收集宅基地确权等诉求100余条;通过“一本为民日志”,实现“一人一册、一户一档”的精准跟踪管理;通过“一张连心卡”,整合便民服务热线,建立起24小时响应机制,如前园村丁先生反映的路灯故障问题,从拨打电话到恢复照明仅用不到24小时;通过“一次连心会议”攻坚疑难问题,镇领导已牵头召开“连心会议”3次,破解宅基地审批、道路疏通等顽疾18处。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大场镇党委副书记张建宁说。大场镇通过“恳谈采集—日志建档—卡片联通—会议攻坚”体系,使问题解决周期缩短60%。一季度,大场镇“为民办事”满意率、解决率综合成绩位居全市第一。
>>化身“五大员”<<
当好治理“多面手”
干部化身“五大员”提供精准服务:作为信息采集员,建立“一户一档”动态民情档案;作为政策宣传员,开展防诈骗等宣讲2000余场次;作为诉求响应员,闭环解决急难问题100余件,如针对刘家疃村民反映的养老食堂部分菜品不符合老人需求,大场镇及时调整采购和烹饪方式,增加炖菜软食;作为业务代办员,上门为留守老人办理残疾证等业务100余件;作为矛盾调解员,化解家庭邻里纠纷56起,就地化解率达85%。
“‘百名干部进万家’活动组织213名机关干部走村入户,将‘五大员’职责融入民生服务,依托‘四个一’机制高效化解群众诉求,办结率超90%。”张建宁表示,该实践既是对干部作风的锤炼,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落地,架起了干群“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