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各类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一周多来,无论是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家长的满意度,都较两年前的线上教学跃升了一个台阶。一节节别具匠心的“云课堂”背后,凝聚着每一位老师的心血,以及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新区教师始终坚守岗位,创新形式,担当使命,高质量开展教学工作,上好疫情防控下的“育人大课”。
两平方米的直播“小天地”
与两年前的网课不同,彼时老师们多采用录播的形式授课,而如今要“直播”。为了让学生在线上也能专心听讲,化身主播的老师们“拼”了!
没有直播间怎么办?弘德学校的语文老师吕耀荷在卧室一角,找好角度搭建起一个两平方米的直播“小天地”。在这个狭窄的空间里,吕耀荷全心投入,为44名学生线上授课。在线巡课、反馈、提交记录,备课、催批作业,填报表、上传数据……每天除了上课,吕耀荷还要做大量与教学相关的其他工作,她的日程表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看到女儿直播讲题时举着手机很是疲累,吕耀荷的父亲心疼不已,便为她改造了一个手机支架,这样她就能腾出双手只顾学生。“现在就想干好分内事,其他无暇顾及。家人看电视时都戴着耳机,怕打扰我直播上课。有家人支持,我上课时的干劲更足了!”吕耀荷告诉记者。
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克服在家上课的诸多不利条件,为孩子上好每一堂网课。吕耀荷的“两平方米”,装下了44名学生的大课堂。
把网课“搬到”操场上
为了让学生在上网课期间也能好好锻炼、增强体魄,弘德学校的体育老师王军利用周末时间,在学校操场模拟真实上课场景并录制了小视频。用心的一幕被值班老师拍下并上传到网络,让王军无意间“火”了一把。
相较于文化课,体育课线上和线下教学差距更大,由于其受场地和器材的双重限制,需要体育老师创造性地做好各项课前准备。
“之所以选择在操场上拍摄体能练习、排球演练等教学素材,是因为孩子们熟悉那里的环境,这样他们居家上课时就更有氛围感,能沉浸其中。”王军说道。
一个动作拍完了马上检查,效果不好就重来,反反复复用了半天时间,王军终于拍出了16个短视频,给直播课备好了满意的素材。上网课时,他采用直播+视频结合的方式授课,让孩子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看到标准示范。课后,王军又在钉钉家校本上布置作业,包括体能练习和武术操的学习,学生们将锻炼视频上传到该平台。这样的师生互动,有效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战“疫”家书展教师担当
“孩子,爸爸作为一名有着近三十年党龄的党员、教育工作者,想对你说,你作为一名一线抗疫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初心,勇挑重担,恪尽职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疫情面前,我和你妈妈希望你勇敢向前,你是我们的最爱。”这是近日新区第四中学的地理老师徐景仁写给在莱西抗疫一线参与物资保障工作的女儿的家书,信中的谆谆教诲无不彰显出一名老教师的责任担当,令人动容。
据悉,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徐景仁,在即将退休的年纪遇到了线上教学。为了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屏幕前看得清、听得明,他每天在课余时间不断练习使用直播器材。课上,他端坐于电脑前,戴着老花镜,为学生们认真授课,发现问题随时提醒;课后,他向学生了解课堂感受,及时弥补课堂不足。
“从小爸爸就是我的榜样、我的骄傲,他一直教育我‘做人要乐于奉献、勇于担当’,身处疫情防控一线,这些教诲始终鼓励着我。我会继续努力,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徐景仁的女儿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