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在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高中生在前期成长过程中重智育,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不珍惜劳动成果铺张浪费、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把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一、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
在学习和吃透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基础上,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把学校劳动教育的重点确定为: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卫生打扫)、生产劳动(学农实践)和服务性劳动(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从而增强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情感认知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督促劳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二、校内劳动教育活动
(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参加所在班级的教室、宿舍卫生打扫是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最低要求,也是每一位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最常态化形式,学校采取以表彰的形式促进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工作标准,学校在各班级开展“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复学后,学校按照区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文件要求,以“共建卫生家园,保护孩子健康”为主题加强校园环境治理,发动师生员工打造干净整洁的教室、宿舍、食堂和运动场,创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二)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
学校校内开设一块场地,作为学生学农劳动基地,指导教师为生物教师,活动内容为农作物播种、锄草、施肥、浇水、收获等田间管理项目,在活动中坚持了“教育、实践、访谈、考察”相结合,实现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劳动课程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
三、校外劳动教育
学校团委组织学生志愿者清理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到红石崖社区对乱停车、占用公共设施、乱扔杂物、随地吐痰等现象进行劝导,以及清理小区内的小广告、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等活动。
通过实际行动中懂得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增加一份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做义务劳动的光荣,明白了只要人人愿意付出一点点辛劳,我们的环境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