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青岛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2-18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立德树人大阵地

坚持强化党组织对教师队伍的思想引领,严格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1.抓问题求突破,让党组织强起来深化理论学习,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利用“灯塔在线”“学习强国”等平台,打造学习型党组织,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2.明责任重担当,让党员形象立起来。学校党组织认真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党员政治信仰;利用主题党日开展红色教育、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开展岗位建功行动,引导党员创先争优;利用学校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开设教育理论研讨、家校合作、科学育人等主题课堂。实施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和管理骨干的“双培养”工程,引导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参与护学岗、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3.弯下腰沉下身,让教师动起来。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示范效应,综合运用集中培训、跟岗研修、教师技能竞赛、邀请专家送培等形式,全面覆盖党员教师。积极推进文汇中学教育集团建设,常态化开展联合教研,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劳动竞赛、课堂教学竞赛、“教研员大练兵”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业务能力。

4.建品牌促文明,让学校亮起来。擦亮“红星耀文汇”党建品牌,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做好党员志愿队伍建设,加强党员文明实践活动,形成引领作用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共青团作用,积极组织参与共青团系列活动,加强青少年团员的凝聚力。配合做好工会、妇委会及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提升学校宣传工作水平,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积极宣传学校的各项成果,发扬优秀师生的榜样力量。深入挖掘校园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向社会传递“文汇好声音”,提升群众对学校的美誉度、对新区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抓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确保月度测评零失误。

、汇聚教育智慧,激发教育教学内生动力强化

“双减”实施成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立足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升,厚植学生核心素养,精研智慧教育新模式,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项目式教学研究的目标,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系统提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水平,打造高效课堂,全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5.聚焦深研新课标,探索育人创新模式。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核心能力,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双新”解读、主题教学指导、教学变革创新、教育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研究五个模块。抓严抓实学科新课标研究、培训与实践,举办新课标学科课型达标活动,着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各教研组要依据学科特点,依托学校“问题研学·生态智慧”教学主模式,深入探索新课标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种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确定各个学科、各类课型的常规教学子模式。努力达成研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落地新课堂的目标。

6.强化学科精品建设,提升校本教研质量。鼓励广大教师狠抓教学任务落实,抓好学科教研组建设,着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课堂效率。加强“半日教研”有效研讨,探索与实践“周集备+日集备”模式,依托平台和大数据,实施智慧教研;落实集备“中心发言人”制度,继续实施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和问题课堂持续跟踪听课研讨。加强微课题研究,强化微团队微专题建设,用课题引领教研。深入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的公开课选拔、优质课和“一师一优课”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经典案例征集、技能大赛等活动,深入研究各类竞赛,将个别教师参加竞赛的机会转化为整个备课组、教研组成员共同提高的良机。通过一课多次磨、个人多次上、多人同上课等方式,实现深度参与和广泛研讨。这种“卷入式”的研修方式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教师从“参与式”向“卷入式”转变,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7.抓实教学严常规,提升教学实践水平。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堂效率为主渠道,有效落实备课、课前两分钟候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听评课、半日教研、培优补弱全员育人等环节。周密制定学科教学纲要,认真落实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准确理解学科素养,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进度,聚焦“核心素养发展”“跨学科教学”“大单元教学”等主题,扎实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引领全体教师深度教研,保质保量上好每节课,提升学科素养。继续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常规检查制度,采取“三查两看一分析”的管理措施,及时反馈,跟踪整改,以赛促研,不断规范教学常规。

8.深化课堂求变革,构建高效智慧课堂。深入推进“问题研学·生态智慧”教学模式的研究,深入探索实践学案,做到“一课两案”导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课前预习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导学案引领高效课堂变革,“一课两案”实行分管干部审核机制,促进两案的规范使用,全面聚焦学生自主学习力的培养。深入探索分层教学、分层教研,打造高效轻负课堂。做到“六抓”即:一抓新课标落实,实现五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抓智慧课堂常态化实施与评价,提高教学精准度。依据《文汇中学智慧课堂评价标准》,每周公布一次任课教师智慧课堂使用数据,实现智慧教学常态化反馈和评价,结果计入学期考核,打造浓厚的智慧课堂研究实践的教学场域,实现信息化赋能教学;三抓课堂效率,建立教学质量动态监测机制,利用大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四抓集备教研,凝聚团队智慧,齐头并进;五抓教学评价,促进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六抓作业管理,减负提质。

9.构建课程大体系,打造全面育人方略。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创造性、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让国家课程目标和理念落小、落细、落地。立足学校实际,挖掘教师潜能,用好社会资源,推进校本课程的精品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文汇特色的优秀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0.因材施教重分层,聚力创新人才培养。认真落实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创新人才培养导师团队,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梯队,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构,加快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依托智慧课堂、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精准把握学情,实现规模化“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做实精准培养。加深与区域内小学、高中的沟通交流,强化小初高一体化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各年级各学科培优课程体系。加强虚拟班级建设和线上辅导,为竞赛辅导、培优补弱提供强有力支撑,实现教学效益的提质增效。

11.作业体系巧设计,推进五育融合落地。为构建五育融合新生态,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和“教学评”一致性。严格作业审批制度,构建“1+X”作业体系,“1”为日常作业,“X”为特色作业。推广“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分层次作业、个性化作业,探索制作类、调查类、家务劳动类等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研讨学科核心素养特色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提升学生能力。新学期,积极创新作业的评价方式,探索设计作业清单,构建作业体系,寻找“学科+”作业的融合点、“跨学科作业”的切入点,倡导学生设计“自定义”作业,让“作业”走向“作品”,彰显知行合一,促进全面育人。

12.课后服务再优化,助力“双减”行稳致远持续优化“1+N”课后服务课程,进一步提升社团品质,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延伸、拓展、整合及重构,创设、开发以跨学科教学为抓手、面向真实生活及情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健全心智,持续推动学生提升学习力和发展力,充分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

13.实验教学有创新,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加强科学教育,强化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好基础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确保开足开齐实验课程,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进行校内外双向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落实立德树人,开创全面育人大格局

14.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学

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本学年,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法制教育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法治意识。

15.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加强,随

着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本学年,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16.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学校注重家校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微信群、家校通等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都有了明显改善。

四、推进强师计划,培塑教书育人大先生。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科为牵引、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相统一,着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和育人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

17.学思想建党性,弘扬教育正能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需要学在前、作表率,把深学和真用结合起来。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制定学校师德考核评价细则,坚决杜绝有偿家教等师德失范行为。杜绝私自调课、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接听电话等现象,从严落实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开展“发现身边好榜样、讲好文汇好故事、发出文汇好声音”等系列特色活动,坚持教师评教、家长评教、学生评教的多元主体师德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满意度。让良好师德师风浸润人心、传之久远。

18.勤实践建新功,依托“青蓝”促成长立“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优秀教师资源,依托“青蓝工程”和“名师工作室”,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引领青年教师主动成长、自我发展,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培养、储备优秀人才。

19.重校本拓渠道,名师引领做榜样。继续实施新教师、青年“菁英”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名家培育五大工程,健全“因需选学,按需施训”精准培训机制,完善教师培训考核、评价、反馈体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获得的共享型局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教师培训形式,将半日教研和教师培训融为一体,积极构建教师培训新样式。制定详细的校本培训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区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强化学校名师工作室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围绕团队建设、成员培养、教学科研、教育培训、辐射引领等,多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20.抓管理重评价,培塑文汇“大先生”。优化教职工管理和评价制度,推进“三定一聘”工作,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设有干劲的服务行政团队,实施中层干部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锤炼严谨务实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建设有闯劲的级部管理团队,建设有拼劲的班级管理团队,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定期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共享好的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管理艺术;开展“选评树”优秀班主任三个一活动,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机会,促进德育工作者专业成长。建设有钻劲的学科教研团队,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引领力和工作执行力,做到真教研、真集备、团队合作、集体创优。建设有韧劲的教师团队,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厚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传承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牢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通过思想铸魂、专业锻造、技能比拼,锤炼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培塑具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三术”(学术、技术、艺术)融合型的文化大先生。

五、强化责任担当,共建平安和谐好校园

21.落实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三管三必须”。加强和规范学校安全管理,构建以年级、处室为主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网络,增强每位师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工作融入到学校各个细节。加强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和“三支队伍”规范化建设,健全校园安全常态化闭环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学生出勤管理制度、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环节排查整治力度。

2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重点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在校生安全教育覆盖率达100%。利用校园广播、安全教育平台、微信群、钉钉群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宣传画、黑板报、晨会、班会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督促学生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学习安全知识;按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消防、防震、防暴、防踩踏等各种形式的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学生逃生自救能力。

23.确保餐饮安全,提高生活质量。严格督查餐厅管理标准、营养标准、卫生标准的“三个标准”管理,确保“安全、营养、美味”供餐。落实干部教师家长陪餐制,教育学生爱护餐具,师生共同落实“光盘”行动。充分发挥膳食委员会的作用,不断提高学校膳食质量。定期更换直饮水机滤芯、进行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24.加强卫生防护,提升健康水平。加强日常健康监测,严格落实师生晨午检、传染病报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等制度,强化疾病监测预警。加强学校保健室建设,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强化健康防护意识,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坚持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改进校园公共卫生,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严格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和通风消毒制度,保持教学区域、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空气流通,加强学校食堂、体育馆等公共场所的人员管理。

25.排查安全隐患,保障师生安全。强化“属地意识”,严格落实教师自查、年级检查、学校巡查反馈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做好消防排查、电气治理、校园监控维护等专项治理工作。根据时令特点和季节变化,在开学初、学期中、放假前等重点时段,进行学校安全工作自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深化管理标准,促进精致引领优质发展

26.规范财务制度,做好资产管理。全面提高财务和资产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预算执行、物资采购、财务报销、项目验收、资产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各种财务档案,做好物品归类存储,做到账物相符。坚持规范的财务审批手续、民主理财制度和重大开支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类物品领用、借还登记制度,做到物尽其用,精打细算,节约学校的日常开支。班级校产责任人是班主任,出现人为非正常损坏,计入班级考核并赔偿。各功能室的校产责任人是各功能室管理员,对功能室物品及卫生定期检查,丢失或者人为损坏要照章赔偿。

27.坚持牵头揽总,做好校务服务。校务服务中心要强化主动意识,加强综合协调,做好学校外联、信访、会议、接待、人事、档案等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做好评优树先及职称评聘等工作;对各种文件及时收发、登记、归档,保证上传下达;及时传达贯彻学校决策,加强督办检查,促进学校各项决策的落实。

28.加强服务意识,凝聚教工合力。工会要广泛倾听教职工的呼声,了解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关心教职工生活,热心帮扶困难教职工,适时慰问模范教职工;关注教职工身体,定期组织教职工体检。组织教职工参与服务学生、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志愿活动,用好“齐鲁工惠”APP、山东省志愿服务平台,将年度工作细化至每月,提升服务能力。

29.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大后勤管理和服务力度,继续规范细化岗位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具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维修及时、服务热情,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新学期,文汇中学教育集团将在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的坚强领导下,以“理论+实践”为双翼,强化思政育人;以“自主与创造”为引擎,激发管理活力;以“日常与节点”为舞台,引领教师发展;以“减负与增效”为核心,加强教学品质提升,以“关爱与托举”为使命,助力学生成长。全体文汇人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实践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七、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需进一步更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有待加强。

2.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弱。

3.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部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度不高。

新学期,拟推出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过去的一学期,我校在教育教学、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所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优秀初中学校。我们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附件加载中...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