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趋势明显,我省青岛地区出现新冠疫情传播,按照山东省鲁指发2022(1)号关于进一步强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若干措施(21条)、《全省学校疫情防控“三底线四服务两调度一巡查”工作台账》及鲁指发[2022]11号《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第九版)》和鲁教疫控组字【2022】67号文件通知要求,严格落实省市区教体系统视频会议要求,科学、规范、高效、精准防控,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国家和省市区局有关工作部署及要求,制定我校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强化异常症状处置。师生员工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或多个个体出现乏力、咽痛等症状,由学校启动本校应急处置机制后,一律由学校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组织核酸检测,不得自行就医或由家长接回;一律在就诊医院留观,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之前保持相对隔离;家庭成员中有密接、次密接者和中高风险地区、“同时空”伴随人员等情况的,一律在3天内进行3次核酸检测;师生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出现发热等症状的,一律对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3天内进行3次核酸检测。
师生出现异常症状,由所在班级班主任或学校有关负责人第一时间报告校指挥部,由学校启动本校应急机制,同时报属地领导小组(指挥部), 并第一时间告知共同居住人,提醒其做好个人防护。学校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响应,进行应急处置,按程序逐级报告。
一、应急处置
(一)场景1:开学前7天,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发现身体状况异常,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腹泻等疑似症状的。
处置办法
1.师生员工应立即向学校报告,接到报告的学校立即向属地教育局报告,同时指导师生严格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诊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接触史。
2.医疗机构排除新冠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经治疗症状消失,持医疗机构开具的复课证明方可正常返校。
3.如排查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立即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治疗。
(二)场景2:入校时、返校后,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发现身体状况异常,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腹泻等疑似症状的。
处置办法(以教室内学生为例)
1.教室内有学生出现不适,任课教师(入校执勤老师)第一时间通知校医(赵晓磊),由校医带领学生到教学楼临时留观点,使用额温枪为身体不适学生进行体温测量,确认发热,要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并通知学校分管领导(王印家),分管领导向校长陈中华(0532-86826706)汇报,各疫情防控工作组准备到位。
2.任课教师立即指导班级内所有学生正确佩戴好口罩,开窗通风,所有学生在教室内保持静止。
3.校医到达后,使用额温枪为学生进行体温测量,确认体温高于37.3℃,免洗手消毒液为发热学生消毒双手,更换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用消毒后的水银温度计复测体温2次,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做好详细登记。如复测体温低于37.3℃℃,由校医根据实际决定学生继续留观或恢复正常学习生活。若体温仍高于37.3℃,且无流行病学史的,学校使用专车送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心理老师和校医对相关师生进行心理疏导,传染病知识普及教育。班主任联系相关学生家长,做好家校沟通,取得家长配合支持。
4.学生在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之前,在医院留观。
5.其间学校物资保障组做好不能离校师生相关防护物资和食品配送,环境消杀组消毒人员使用浓度为1000mg/L的84消毒液对发热学生经过的路线及临时留观点进行消毒,并记录。
6.如发热学生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通知教室内的师生解除静止,对班级进行消毒并记录(消毒人员:李磊0532-86826709-8008,对隔离室进行消毒,30分钟后通风擦拭干净)。告知发热学生及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落实三天三次核酸检测,学校做好结果追踪及因病缺课登记。如学生核酸检测为阳性,则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机制;
7.有流行病学史的第一时间启动联防联控机制,报告人(赵晓磊)向属地疾控、公安、定点医院、教育部门(体卫艺科杨倩)进行电话汇报,同时将发热学生转移至隔离室,拨打120等待转运,转运后,对隔离室进行终末消毒并记录(消毒人员:李磊,对隔离室进行消毒,30分钟后通风擦拭干净)。
8.学校主要负责人将处置情况向区教育和体育局进行汇报。
(三)场景3:接到疾控中心有关校园内存在密接、次密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
1.接到校内出现密接通知,立即召开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紧急会议,安排应急处置工作,各工作组全部到岗到位。
2.立即施行校园全封闭管理,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出入;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消毒、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通知所有处室、教师办公室、教室开窗通风,所有人员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原地不动,同时密切关注舆情信息;协助疾控部门做好相关人员流调、转运、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通知各班主任做好学生告知、安抚及心理疏导,同时做好家校沟通等工作,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切换工作,随时启用线上教学。
3.校医做好个人防护(二级防护:N95防护口罩、一次性头套、一次性医用手套、医用防护服、医用隔离脚套、防护眼罩或面屏)到密接学生所在教室,使用免洗手消毒液为密接学生进行手部消毒,更换N95(医用防护)口罩,使用额温枪测量体温,带领该学生通过专门通道进入隔离室,等待转运。通过问询,排查与密接学生有过接触的所有师生,做好信息登记。
4.任课教师指导班级内所有学生戴好口罩、开窗通风,在教室内保持静止。
5.安排专人配合疾控等相关部门开展流调,提供监控视频、课程安排等资料划定次密接范围。初步流调结束后,配合疾控部门、镇街相关部门做好相关人员的抗原检测、隔离转运。
6.班主任同步将隔离学生情况通知家长,登记家长联系方式及家庭住址。
7.在疾控部门指导下,消毒人员对该班级教室和师生途经路线进行消毒、环境采样,并在教室外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禁止靠近。
8.人员转运完成后,组织校内所有师生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后返回教室(处室),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9.如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通知家长带回学生(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等待下一步通知。
10.心理老师通过线上方式为隔离或居家的师生进行心理疏导。
(四)场景4:校内出现新冠肺炎阳性人员应急处置流程
1.学校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紧急会议,安排应急处置工作,各工作组全部到岗到位。
2.立即施行校园全封闭管理,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出入;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消毒、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通知所有处室、教师办公室、教室开窗通风,所有人员佩戴口罩,保持原地不动,同时密切关注舆情信息;协助疾控部门做好相关人员流调、转运、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通知各班主任做好学生告知、安抚及心理疏导,同时做好家校沟通等工作,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切换工作,随时启用线上教学。
3.安排专人做好个人防护(二级防护:N95防护口罩、一次性头套、一次性医用手套、医用防护服、医用隔离脚套、防护眼罩或面屏)对核酸检测阳性学生所在楼层进行封控,维持秩序、协调物资保障。
校医做好个人防护(二级防护:N95防护口罩、一次性头套、一次性医用手套、医用防护服、医用隔离脚套、防护眼罩或面屏)到核检阳性学生所在教室,使用免洗手消毒液为该学生进行手部消毒,使用额温枪测量体温,指导学生按照二级防护标准做好防护,带领学生通过专门通道进入隔离室,等待转运至定点医院(家长能否陪护需隔离的幼儿,由区卫健部门根据相关规定确定)。通过问询,排查与核检阳性学生有过接触的所有师生,做好信息登记。
4.任课教师指导班级内所有学生使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更换N95防护口罩、开窗通风,在教室内保持静止。同步取消堂食,由志愿者队伍在食堂指定取餐点取餐并配送。
5.安排专人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调,提供监控视频、课程安排、人员花名册等资料划定密接次密接范围。初步流调结束后,配合疾控部门、镇街部门做好相关人员的抗原检测,并隔离转运至校外隔离场所。
6.班主任同步将隔离学生情况逐一通知家长,登记家长联系方式及家庭住址。
7.在疾控部门指导下,消毒人员对所有相关教室(处室)和师生途经路线进行终末消毒、环境采样。
8.人员转运完成后,组织校内所有师生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后返回教室(处室),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9.如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通知家长点对接带回学生(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等待下一步通知。
10.心理老师通过线上方式为隔离或居家的师生进行心理疏导。
11.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和思想引导,严防涉学校疫情舆情发生.
(五)场景5:校内出现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流程
1.学校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紧急会议,安排应急处置工作,各工作组全部到岗到位。
2.立即施行校园全封闭管理,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出入;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消毒、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通知所有处室、教师办公室、教室开窗通风,所有人员佩戴口罩,保持原地不动,同时密切关注舆情信息;协助疾控等相关部门做好人员流调、转运、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通知各班主任做好学生告知、安抚及心理疏导,同时做好家校沟通等工作;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切换工作,随时启用线上教学。
3.市教育局、区教体局、学校成立联合专班。市教育局、区教体局领导第一时间赶赴学校现场指挥,在区疾控部门专业指导下,迅速做好疫情处置各项工作。
4.校医和阳性人员做好二级防护,由校医将阳性人员通过专用通道转运至学校临时留观场所,单人单间隔离等待。
5.学校提供全体师生员工名册、监控视频、课程安排等资料,确定在校人员和请假人员,协助疾控部门摸排分析与阳性人员相关的师生员工及共同居住者的流调信息,由疾控部门划定密接、次密接范围,对当日未到校人员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摸排,流调结束后,学校协助医护人员将阳性人员转运至定点医院(家长能否陪护需隔离的幼儿,由卫健部门根据相关规定确定)。
6.学校再次明确综合材料、数据统计、学生管理、教学保障、后勤保障、心理辅导、家校沟通等工作组分工,迅速按分工工作。
7.学校出现疫情50分钟内按规定向区指挥部、区教体局进行书面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来源,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
8.同步取消堂食,由志愿者队伍在食堂指定取餐点取餐并配送。
9.疾控部门对相关密接、次密接和一般接触人员进行重点管控,带到隔离教室隔离,进行抗原检测和核酸采样。其他人员有序组织进行校内核酸采样。
10.采样完毕,学校全体师生转运至隔离点集中隔离,学校在区疾控部门指导下全面消杀终末消毒,并实行封闭管理。
11.学校拟定家长告知通稿,教育部门和疾控部门审核后及时发布。
12.心理老师通过线上方式为隔离的师生进行心理疏导。
1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和思想引导,严防涉学校疫情舆情发生
二、及时做好舆情应对
制定舆情应对预案,重点关注因班级停课、个人隔离、就餐等方面引发的舆情动态,在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下,快速处置。学校畅通家校沟通,及时回应师生和社会关切,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使家长成为学校发展同盟军。(责任人:李燕0532-86826706)
三、压实学生家长校外管理责任
家长应主动做好家庭成员日常健康监测,每日2次为学生检测体温并按要求上报相关健康信息。要避免与发热等发生异常症状人员的接触,一旦家庭成员出现健康异常状况,要立即向学校报告,学生暂缓返校,同时到定点医院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将结果告知学校。(责任人:李燕0532-86826706)
四、强化家校防控协同配合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配合做好对子女的安全教育与监护,对于学校推送的摸排要求,家长务必及时反馈。对于有摸排信息中所涉及地区旅居史、接触史的,要主动向学校和社区报备,落实居家隔离、健康监测等措施。家长应完成本人和学生新冠疫苗接种,符合条件的及时接种加强针,做到应种尽种。(责任人:李燕0532-86826706)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切实增强风险意识,牢固底线思维,充分认识此次疫情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坚决摒弃任何侥幸心理,确保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位。
(二)强化联防联控,及时有效处置。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加强与所在镇街、社区及区卫健、疾控、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疫情信息,获取专业指导,严格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快速有序做好疫情处置工作。
(三)规范信息公布,确保教育稳定。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信息以权威部门发布为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营造健康舆论氛围。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宣传、防治等资料由学校宣传教育组统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