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四月,细柳微斜。
四月,有繁花次第开,也有新燕梁间舞。
四月,有和风满上林,更有教育追梦人。
为进一步理解统编小语教材读写结合的编写思路和新课标任务群的理念,促进老师们思考读写结合的路径、策略,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效率,4月26日下午,青岛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专题”研讨活动,西海岸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房晓燕、开发区实验小学程梅校长、杨春江书记、薛晓燕副校长,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龙泉校区语文教师代表和黄岛小学语文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课例展示秀风采
课例展示环节是龙泉校区牟娇老师执教的《手指》和魏金凤老师执教的《海上日出》两节读写结合研讨课。牟娇老师执教的《手指》一课,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整堂课紧抓教学目标,以体会文章语言幽默风趣为主线,师生合作共读、齐读指导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结合,引导学生把握丰子恺先生独特的表达特点。融会贯通,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学习,运用所学方法写五官,在笔尖中体会趣味。
魏金凤老师执教的《海上日出》一课,整堂课以情境“齐鲁晚报”青未了征稿活动为情境,设计闯关活动,激发孩子课堂的积极性,首先“亲身初体验,日出赏妙语”以三组词引导学生想象,引出三个时间点的日出画面。第二关“赏晴天日出,寻景物之变”引导学生围绕位置、亮光、颜色三个方面圈画日出变化的关键词,梳理表格,依次总结出作者写作密码,又通过欣赏文中的动词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融入感受才是点睛之笔。最后的终极挑战“妙笔绘奇观”。利用课前学生写的白蜡树的变化,在这一环节利用作者写作密码进行修改,接着让学生借助评价表进行评价,与情景任务相呼应,借助优秀作品的评价给其他同学提供修改的方向,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信心和积极性,作业布置体现分层布置,体现跨学科,注重学生差异。
名师把脉促成长
房老师根据两位老师展示的真实课例,聚焦研讨活动主题“读写结合”展开了细致、精妙的点评。她指出,读写结合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核心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课标的发展,读写结合教学也必定同样需要注入新的内涵、走向创新。两个课例各自精彩又共同达成读写结合教学的预期目标。接着,她结合课例中的具体教学环节,从品、评、赏、鉴四个方面讲述读写结合的表达秘妙,从文本语境、生活情境、交际情境三个视角阐述读写结合的情境联结,使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结构化。房老师独到、深邃的点评,让听课老师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主题讲座引方向
在主题讲座环节,房老师以《指向语用识体而教》为题进行了专题引领。她首先概述了习作教学的两个原则。首先,要紧密遵循学生的表达规律,明确不同学段学生的表达需求,从低年级的乐于表达,到中年级的自由表达,再到高年级的学会表达,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其次,教学要紧密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和见闻,引导他们真实、自然地表达自我。
在此基础上,房老师结合统编教材中的生动课例,深入剖析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她强调,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文字背后的表达秘妙;要深度解读文章,找寻语言训练的精准落脚点;要落实“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切实抓好读写结合的实践;同时,也要重视习作的指导和修改工作,确保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一系列鲜活的教学案例,房老师为参与研讨的老师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教学示范。这次讲座不仅为老师们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本次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专题研讨活动通过真实的、高质量的课例展示与精彩讲座,让与会老师们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和价值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大家将以此为新的出发点,博采众长,且行且思,寻觅语文教学的芬芳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