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教学计划】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2-08
字体大小: 打印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重点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强化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三个方面,来推进“三教”改革和“五金”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将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为教师“赋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学根基。

2.深化“三教”改革,推动专业与课程建设迈向新台阶。严格执行国家教学基本文件,确保规范办学。

3.聚焦课堂教学,创新教研模式,提升教研、教学质量,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学变革。

4.助力职教高考部与综合高中部教学工作,全力打造职教高考教学品牌。

5.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突出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6.做好艺体教学、社会考务、中外人文交流、图书室建设等工作。

7. 做好教师课时量的核算与招聘、兼职教师的工资核算工作。

8.做好教学调研、服务、保障工作。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为教师“赋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学根基

1.优化教师管理和配置。优化综合高中、职教高考、五年贯通、大赛辅导各教师团队的配置,修订完善《教师业务考核办法》,引领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

2.建立教师电子成长档案,引领自我发展。举行教师智慧教育培训,提高数字化教学能力。开展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评选、展示活动,搭建成长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能力大赛,以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年内组建2-4支教学能力大赛团队,参加上级比赛。

3.采取菜单化、个性化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梯队式发展、团队式建设。做好2025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老师培训规划与派遣等工作,使培训成效最大化。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纳入省市区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培养范畴。加大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青蓝工程”质量。推进“名师工程”与名师工作室建设,以现有省市区名师、名师工作室和教学创新团队为引领,培养推荐1-2名老师入选国家、省名师或工作室成员,4-8名老师进入区市级名师行列。每个专业打造1个教学创新团队,申报1-2个省、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发挥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劳模工作室、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同时,做好10个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过程考核工作。

4.做好“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与培训工作。修订《教师入企锻炼管理办法》,通过技能鉴定、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融合。拓宽教师职业资格证的培训考取途径,使“双师型”教师认定新增30人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以上。

5.做好紧缺师资的聘任、引进与培训工作。重点做好五年制贯通大专段教师的培养储备工作。一是通过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来联合培养;二是通过区局考录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来储备。完善《教师招聘培训管理方案》,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引进3名以上省市级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拓宽兼职教师的聘任途径。

6.科学安排教师岗位,做好“三定一聘”工作。优先保证大赛辅导、高考教学、综合高中教师团队的建设。

(二)深化“三教”改革,推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迈向新台阶。严格执行国家教学基本文件,确保规范办学

1.严格落实教育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方案。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建设1门校本特色思政课程,培育1门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组织开展思政教学能力比赛。

2. 建立健全专业建设、教学指导、教材选用 “三个”委员的运行机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定期修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师资配备、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与方法、教材选用等,跟行业需求和教育标准同步。严格执行教育部、教育厅关于教材管理的相关规定,完善学校《教材教辅选用、征订管理办法》,做好教材选用、编写、管理、审查等工作。完成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等2本活页式教材编制工作,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

3.优化专业设置与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以专业调整和五年制发展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探索完善中高职一体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同时,确保现有五年贯通和3 + 2教学及转段工作衔接顺畅。

4.进一步深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标志性教学成果的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2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引领,深化各专业建设,迎接省市对专业发展水平考核评定工作。

5.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妥善做好校企合作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以及实习、实训一体化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6.根据省厅意见,持续推进并完成《跨境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影像与影视技术》3个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修订工作。提升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与办学声誉。

7.推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与课程建设。继续完善2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优化7门国家、省、校在线精品课程的线上运营工作,争取再建设2-4门课程,参加省市精品课程、资源评选。

(三)聚焦课堂教学,创新教研模式,提升教研、教学质量,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学变革

1.创新教研模式,提升教研实效:推进校区联合、职普融合、中高职一体的教研模式,各教研组借助区市教研联盟(如市三教改革联盟、课程思政教学联盟等),通过引入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大教研、大集备教研模式,设大教研活动公开日。发挥组长的专业引领作用,打造教、学、研共同体,引领“三教”改革,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方法创新。

2.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模式与教法创新:以“有用、有趣、有效”为课改目标,推广智能教学辅助工具与AI技术在教研、教学、实训、评价中的使用。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开展“开放课、示范课、精品课、汇报课、一师一优课、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能力大赛”等教学展示、比赛活动,建立可借鉴、可推广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库,形成常态化的“高效课堂”。

3.优化教学常规与教研机制,确保教研活动有效开展。抓好教师备、教、听、评、思等教学常规环节,建立教学常规的标准化流程,完善专业科、教研组和备课组教学工作检查、评估、反馈、研讨、跟进指导机制,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研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每周教研、集备活动的有主题、有碰撞、有提升,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4.建立课堂教学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反馈卡、线上平台等方式,定期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将学生反馈结果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激励教师关注学生需求,改进教学方法。

(四)助力职教高考部与综合高中部教学工作,全力打造职教高考教学品牌

1.做好综合高中分流后的教学保障工作。及时组建高考优秀教学团队,引入考核、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2.加强联合教研、集体教研,确定高考本科增长点与辅导策略。建设考点习题、试题资源库。做好技能训练与模拟考试。把握高考政策,做好高三春考单招、技能考试、复习高考的指导工作。

3.严格执行各年级教学计划和月考、模拟考试制度,参与区市模拟考试,运用大数据分析改进教学。定期组织好“三会”,形成高考合力。

4.建立健全高考教学管理机制。对高考班学生实行动态个性化分析,确定分类辅导方案,做好学生分流和分层教学管理工作。

(五)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突出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1.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共建项目:以学校的高水平专业群及优势专业为载体,各专业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等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为师生提供实践操作和技术研发的机会,精准为产业培养需求人才。

2.完善现代学徒制,强化教学总结与评价:积极做好第六批现代学徒制班级的教学总结与评价工作,系统梳理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扩大现代学徒制班级的规模和专业覆盖面,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共研共教,让更多学生受益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3.扎实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组织完成本年度1+X项目的网上申报工作与鉴定工作,做好各项目师资和1+X证书考评员的培训工作。

4.组织好青岛市教育质量监测、专业技能普测、抽测及技能鉴定工作,严格规范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流程,提高技能鉴定通过率。

5.按期组织开展校园技能节及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各科、教研组根据技能节活动方案开展各项目技能节活动,并组织好比赛、宣传。学校做好第十二届技能节闭幕式及总结表彰工作。加强技能日、集训课的过程管理。

(六)做好艺体教学、社会考务、中外人文交流、图书室建设等工作

1.规范艺体教育教学工作。开足开齐公共艺术与体育健康课程,协同各个部科室、艺体等教研组,加大区市级活动的参与度与覆盖面。抓好日常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组织好第二十三届校园运动会。按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艺体活动。

2.严密组织,高质量完成各类社会考试考务组织工作。

3.做好职教出海与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持续开展海外留学生进校园活动。

4.加快图书室智能化建设,组织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做好教材的发放、登记、流转、整理等工作。

(七)做好教师课时量的核算与招聘、兼职教师的工资核算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对接3个第三方劳务派遣单位,与综合部、督导室分类做好招聘教师的招聘、培训、聘用、考核、合同、投保、离职、档案等一系列管理工作。认真核算招聘教师工作量,按时提报招聘老师的工资表与绩效工资单。

2.根据各部科室提报的课时工作量情况,对全校教职工课时工作量和其他工作进行汇总、统计、核算,并进行公示。

3.严格执行学校加班审批流程,审核核算各科提报的数据,并进行公示。

(八)做好教学调研、服务、保障工作

1.定期组织师生座谈、问卷,组织2次学生评教,掌握老师、学生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与诉求,改进教学管理工作。

2.明确教学管理部工作人员分工,为教学及师生做好优质服务,提高管理效率。

3.为学校各项工作,做好师资岗位的协调、保障工作。完成学校交办的临时性教学管理工作。


附件加载中...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