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重大机遇,以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南政发〔2010〕57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蓝莓、绿茶、食用菌三大现代特色农业,有力促进了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全市新发展蓝莓1.92万亩,总面积达到了6.68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达3万亩。大力推广茶叶设施越冬技术,新发展茶叶保护地栽培和生态复合型茶园1.2万亩,全市茶叶保护地栽培和生态复合型茶园总面积达3.3万亩,茶园总面积达6.9万亩。新发展食用菌6378万棒,总规模达2.26亿棒。三大特色农业共实现产值15.5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51.7%,带动农民增收4.5亿元。市财政共发放特色农业财政奖补资金1897万元,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热情。牵头组织举办了“2012青岛胶南蓝莓节”、胶南蓝莓产业发展研讨会和2012胶南绿茶评比暨胶南绿茶品牌提升研讨会,为我市做大做强做优蓝莓、绿茶等现代特色产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新增设施农业栽培小区62个,新发展标准冬暖式大棚568个,大拱棚1827个,新增设施面积7528亩,总面积达到了5.35万亩。花生和果茶两个百万亩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建2万亩优质花生良繁基地,平均亩产达380公斤,高于全市平均亩产43公斤;新建4个标准果园、4个精品茶园和1个果茶苗木繁育基地,果茶亩收入提高20%以上。
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不断巩固和完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果,全市农产品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刊发。严格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全面推行农药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基地监管,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格督促生产单位按时整改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基地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加大例行监测力度,累计抽检蔬菜、茶叶等样品1014批次,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在青岛农委对我市的例行检测中,本地产蔬菜合格率达100%,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品牌农业取得新进展,共有8个农产品通过了“三品一标”认证,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别达到了39个、8个、7个、4个。在青岛市第七届优质茶叶评比活动中,我市共有43只茶叶样品获奖,获奖率达83%,其中,10只茶叶样品荣获金奖。
三、农业科技服务成效显著,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全面启动了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重点开展了百村千户科技行等10项活动,组织技人员与全市11个村的110个农户结成对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指导。围绕主导产业,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1000个科技示范户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全面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共引进新品种85个,安排新品种示范点30个,示范推广集成技术30多项,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大力实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等综合配套技术,全市小麦、玉米、花生单产达354公斤、480公斤、337公斤,同比增长15.8%、1.3%、6.9%;总产分别达14.53万吨、14.8万吨、12.5万吨,除玉米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外,小麦和花生总产量分别增长了12.3%、10.9%。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累计举办各类专题讲座90多期,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扎实推进青岛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技术指导员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000名骨干农民和村级农业技术指导员,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产业化、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
青岛隆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确定为青岛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被确定为第六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市青岛市级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家,辐射带动6.9万农户。通过深化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与沃林公司合作,在我市建设联想控股青岛总部及蓝莓新品种研发中心、种植及加工中心、运营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中心,全力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蓝莓技术研发中心和以蓝莓为主的北方特色水果产业化基地、价格形成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对全市20家规模较大、运作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进行了重点扶持,白马河多福康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68家,共吸纳会员5.6万人,辐射带动农户6.8万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呈现出形式多样、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的态势,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2万亩。结合我市实际,组织起草了《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的指导意见》,为规范我市土地流转市场和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积极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山东名优农产品精品展、第一届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重大展销推介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我市农产品市场知名度。
五、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及财政奖补和清产核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全面落实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市共落实小麦、玉米、花生良种补贴面积29.5万亩、35.7万亩、3.5万亩,供应小麦良种221万公斤。共承保小麦、玉米、花生面积28.6万亩、18万亩、6.4万亩,定损小麦、玉米受灾面积2.8万亩,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400万元。积极稳妥地做好农业信访工作,办结了一批上级农业、信访等部门督办的案件,有力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
二〇一三年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