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利用西海岸新区港口资源,加快培育我区贸易竞争新优势,着力破解制约贸易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编制《关于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港口贸易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深化港口贸易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全面提升我区港口贸易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港口贸易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规划起草背景与依据
(一)主要背景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开放经济新体制意见,并着力推进建立中国外贸竞争新优势,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进入新阶段。
贸易发展新要求、“十三五”转型升级的发展主题和我区打造国家海洋战略支点背景下,港口贸易产业作为我区特色要促进实体产业转型升级,要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要带动新区海洋经济发展。
1、促进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港口贸易产业发展有助于输出过剩产能,实现国际化产能合作;有助于引进先进生产力,促进我区生产效率提升;有助于延伸产业价值链,改善产业价值生态,促进高附加值产业诞生。
2、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港口贸易产业作为一个复合型产业综合体,促进产品、资金、物流、信息四位一体融合发展,促进服务业态与实体产业紧密相融,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态间紧密相融。
3、带动海洋经济发展。我区作为青岛港所在地,是国家海洋为主题的战略新区,港口贸易产业可以促进相关产品与先进设备引进与输出,可以促进海洋科技资源全球流动,可以带动海洋产业资本的空间集聚。
(二)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
《青岛市开放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青岛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纲要(2013-2020年)》
《青岛市商务局国际转口贸易突破发展行动计划》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
《关于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
《推进港口贸易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二、规划起草过程
(一)规划思路
1、基本理解。国民经济统计中并没有港口贸易产业这个门类,学术界也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或相关研究,但港口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口岸的依托,更多的是国际间交流通道,所以将港口贸易基本等同于进出口贸易,本质上是一套功能体系。通过对标青岛国际贸易体系建设的规划和相关政策,将新区港口贸易产业进行划分,呈现出同心圆分布特性,核心领域包含传统商品贸易、国际转口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新兴贸易业态,与此相关骨干支撑有物流、金融、数据信息、港口运营等,基础功能支撑有口岸、保税、集疏运体系、通关、商检、政务环境等。未来,港口贸易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港口链接运营、增值服务发展、监管与环境。
2、主要思路。本规划把港口贸易产业四大领域作为工作主体,指明方向,而把产业发展的突破点放在骨干支撑和基础功能完善上。特别说明体制机制创新(港口运营、港口贸易产业)是主要突破口,也是港口贸易产业发展的起点。港口贸易产业主导措施主要围绕参与主体、贸易网络、平台化发展、功能完善提升、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展开,并与国际环境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呼应,植根产业发展实际,打通从思路策略、上位政策、现实操作三大系统。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本规划只给出目标的整体框架方向,由于产业本身的系统性,细化指标与评价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补充完善并做出调整。
(二)主要过程
依据上位有关发展港口贸易的相关规划,根据管委区政府要求,区服务业发展局与外部专业规划机构成立联合规划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在走访青岛市发改委、青岛市商务局、黄岛区商务局、黄岛区统计局、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等十几个部门基础上,从“概念设计-思路框架-主要观点-核心内容”四个步骤形成规划初稿,并组织了内部研讨、专家研讨、行业研讨、领导汇报等不少于三轮讨论会的基础上形成规划文本。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发展思路与原则
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发展机遇,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开放包容,链接协作;融合共生,生态集聚;优化结构,价值提升;夯实基础,重点突破”为原则,以提高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构建贸易服务价值生态为动力,以增强青岛港的链接能力为基础,以扩大港口优势货物吞吐量和国际中转量为切入点,着力调整优化贸易结构,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培育新兴贸易业态,不断增强港口贸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率先实现港口贸易产业转型升级,支撑青岛建设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城市。
(二)发展目标
建立要素集聚、贸易主体活跃、贸易设施完备、服务体系发达、法制环境完善、诚信体系健全的区域性港口贸易体系。
总体发展定位是打造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具体包括:提升发展传统商品贸易,成为链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节点、沿海先进产品采购与分销中心、国内港口临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典范;突破发展国际转口贸易,打造东北亚国际大宗现货商品交易门户、链接亚欧国际贸易网络的配送中心;跨越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打造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高端服务外包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贸易交割中心、全球海洋科技贸易发展的高地;培育发展新兴贸易业态,成为青岛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核心支点、东北亚市场采购管理与交易结算中心。
(三)主要任务
1、提升发展传统商品贸易。提升发展优势商品出口贸易,深化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出口贸易发展方式,优化贸易出口市场结构。提升发展先进装备与高端商品进口贸易,优化进口贸易的技术层级,实施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着重提升新区资源配置能力。积极延伸青岛港临港工业价值链条,优化临港工业产品结构价值,升级临港工业技术层级价值,培育临港工业创新内涵价值。
2、突破发展国际转口贸易。突破发展优势大宗现货商品贸易,提升优势大宗商品定价能力,培育新兴大宗商品交易品种,着力创新大宗商品交易制度。突破发展日韩到中亚欧商品贸易,扩大中转商品贸易规模和种类,完善与物流通道相衔接中转贸易网络,深度提升新区中转贸易的配送效率。
3、跨越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跨越发展服务外包贸易,进一步做大做强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着重发展BPO和KPO领域服务外包,鼓励新业态和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跨越发展国际航运服务贸易,增强西海岸航运贸易服务功能,推进国际航运贸易集聚区建设,引进国内外航运交易分支机构。跨越发展海洋科技服务贸易,推进海洋科技贸易重点领域建设,培育孵化海洋科技服务贸易主体,积极促进海洋科技发展全球链接。
4、培育发展新兴贸易业态。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业态,扶持重点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升级,做好跨境电商发展的功能区支撑,协助推进线上“单一窗口”建设。培育市场采购贸易业态,推进市场采购贸易重点出口领域,创新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制度环境,探索跨境进口市场采购贸易模式。
(四)重点行动计划
1、实施贸易龙头集聚行动。引进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主体,扶持现有本地港口贸易骨干企业,培育新区海洋产业贸易核心企业。
2、实施贸易网络建设行动。加大青岛港现有物流网络节点的链接深度,重点拓展港口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积极推进新区与全球重点港区贸易的合作。
3、实施平台建设升级行动。深度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国际贸易展销平台建设,积极整合优化贸易发展服务平台。
4、实施港口功能提升行动。推进向自由贸易港升级,强化港际与港航战略合作,提升港口自身运营能力。重
5、实施企业竞争力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外贸品牌,提升一批高质量标准外贸商品,支持一批企业技改和提升创新力,鼓励一批外贸企业提升服务价值。
6、实施新型业态孵化行动。深入推进跨境电商“双推工程”,培育一批市场采购贸易经营主体,建设贸易产业“创新创业”基地。
7、实施投资贸易互动行动。鼓励贸易龙头“走出去”投资并购,推进西海岸与投资地签订投资协定,组建贸易产业发展的产业推进联盟。
五、措施保障
1、改革贸易发展体制机制。建立贸易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贸易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健全贸易摩擦预警与应对机制。
2、完善青岛港集疏运体系。规划董家口港周边的交通体系,打通青新欧国际运输便捷大通道,推进陆、海、空多式联运发展。
3、促进贸易与服务流融合,完善贸易发展的物流支撑,推进贸易发展的信息支撑,促进贸易发展的金融支撑。
4、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深度推进通关与检验检疫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签订贸易协定,建立企业“一带一路”贸易发展协调机制。
5、创新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复制落实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对外贸易政策,强化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互动。
6、提升贸易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港口贸易秩序法治环境机制建设,加强商务诚信机制建设,加强政务环境法治化机制建设。
黄岛区服务业发展局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