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消费提示|预付卡十大陷阱及应对措施
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5-15
字体大小: 打印

预付式消费,指的是消费者预先向商家支付一定额度的费用,然后再分次获得商品或服务,同时还可以享受额外优惠或附赠的一种消费模式。预付式消费兴起时,常以一张卡片作为商家和消费者的约定凭证,因此也被称为“卡式消费”。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种消费场景,让交易变得高效便捷的同时,也成了消费纠纷的高发地带。“卡式消费”究竟“卡”在哪儿了?西海岸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预付卡消费中常见的问题汇总,为消费者提出警示:在预付卡消费前、消费中都要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1、充值金额越高折扣越大

例:商家宣传:会员充值五千送一千啦,充值一万打六折。

应对措施:法规规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限额单张记名卡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不得超过1000元。

2、预付卡时间越长越合算

例:健身要坚持,会籍1年卡2800元,10年卡2万元,终身卡10万,时间越久每月单价越便宜。

应对措施: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期限在2年以上的超长期预付卡。

3、口头约定、夸大宣传

例:商家口头承诺:“您放心,用我们的产品+手法保证1个月瘦20斤,减不下来你来找我,我给你退钱”。消费者如果真是瘦不下来要求退钱时,商家又会说:“我们已经给您提供过了产品和服务,瘦身效果因人而异”。

应对措施:购卡要签书面合同,不能凭口头约定。

4、购卡合同为统一格式不用看

例:健身房在与消费者签订合同时会说:“私教合同都一样的,直接在这里签字,今天我就可以给开始上课了。”当消费者遇到问题申请退卡时,商家又说:“按照双方签署的合同,您要承担合同价30%的违约金”。消费者却说:“签合同时,教练可没有提示”。

应对措施:消费者买卡签合同时一定要认真审阅合同内容,避免霸王条款。

5、转账到个人账户,不保留消费记录

例:商家员工对消费者说:“我可以申请蛋糕卡员工内部价,不过需要您先转账给我,等两天您到店里我再把卡给您”。没多久消费者就会遇到商家的答复:“那个员工离职了,我们没有收到您购卡的钱”。

应对措施:消费者买卡不能转账到个人账户,更要保留消费记录,便于维权。

6、价格不公开,随意涨价,降低服务质量

例:在享受按摩服务后被告知要涨价,消费者质疑:“为什么要涨价,服务也大不如前,买卡时不是说好老价格吗?”商家说:“我们提供的是个性化服务,每次服务价格和感受都可以是不一样的”。

应对措施:发卡企业应按照约定保质保量提供产品和服务,公示价格,不能随意涨价。

7、打亲情牌帮忙冲业绩

例:商家业务员会对消费者说:“我月底有业绩任务完不成了,今天您帮忙再充点值吧,我申请公司多给您一些优惠”。

应对措施:业务员打起亲情牌,讨好忽悠齐上阵,此时充值要理性。

8、买卡容易,退卡难

例:消费者需要退卡,商家往往会说:“按照公司规定,退卡要把之前的折扣摊算在退费中,还要按程序层层审核”。

应对措施:消费者预付时,应与商户签订购卡合同,对退卡情况有明确约定。

9、加盟店发卡品牌企业不认账

例:消费者在XX店充值,该店关闭后消费者的卡内还有余额,打电话询问总部时,总部的答复是:“XX店是加盟店,他们的预付卡在其他店不能使用”。

”应对措施:消费者购卡时务必详细了解门店性质和法律关系,明确发卡的法律主体。

10、发卡商定换“马甲”

例:消费者在XX店充值,该店以装修为由闭店,消费者卡内还有余额。消费者找到前商家,商家答复:“要用原卡时的钱必须再在这里充值才能用原来的卡”。

应对措施:消费者遇不良商家要通过合法渠道维权,如果涉及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应第一时间报案。

附件加载中...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