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消费提示|老年人遇到的骗局及应对措施
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7-17
字体大小: 打印

近年来,老年人的养老金成了诈骗分子眼中的“蛋糕”,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为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西海岸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老年人,无论投资还是消费都要谨慎,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一、常见的几种骗局

(一)投资虚假养老项目骗局

主要表现为以投资养老保险项目、投资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售后定期返点、高额分红等方式,涉嫌诱骗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二)销售虚假养老产品骗局

主要表现为通过提供免费旅游观光、情感陪护、虚假宣传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会议营销、养生讲座等方式,诱骗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诈骗。

(三)免费抽奖骗局

骗子通过群发话费免费领取、免费抽奖等活动的短信链接进行诈骗,老年人点击链接后通过钓鱼网站被骗去个人金融信息、账户密码等,造成财产损失。

(四)推销“保健品”骗局

“保健品”诈骗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前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怂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欺骗。

(五)宣传“投资理财”骗局

“投资理财”骗局受害人以老年人居多,通过赠送小礼物等,吸引老年人目光,接着以开推介会、知识讲座等方式,虚构一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项目,编造虚假文件,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信任,随后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来使得老年人投资,甚至以拉人头投资可以享受提前返利等形式诱骗老年人加大投入或者拉人投资,进行非法集资,最后用老年人投资的钱进行部分返利后潜逃。

(六)“低价旅游”骗局

“低价旅游”骗局,骗子往往利用老年人外出游玩的热情及节俭的生活习惯,以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织旅游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组团,随后,在旅游过程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将商品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卖给老年人进行牟利。

二、老年人防诈骗的应对措施

(一)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给陌生人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同时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二)不贪图小便宜

不贪图小恩小惠,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

(三)不要轻易动钱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四)警惕“各种讲座”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

(五)端正保健理念

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总之,老年人在消费之前一定多与家人、子女交流,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平常多学习,多了解防骗招数,不给诈骗分子留可乘之机。

附件加载中...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