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 发文机关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 索引号 691920230908113132
  • 成文日期 2023-09-01
  •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发布日期 2023-09-01
  • 政策咨询部门 区人社局
  • 生效日期 2023-09-08
  • 政策咨询电话 0532-85166763
  • 失效日期
  • 有效性 有效
  • 废止日期
  •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支持区内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青西新管字〔2023〕45号
    字体大小: 打印

    各大功能区管委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管委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各高校,驻区各单位:

    《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支持区内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已经管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2023年9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青岛西海岸新区

    关于支持区内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驻区高校大学生在新区就业创业,提升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率,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按照“创新突破年”工作部署,围绕促进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依托新区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现代服务产业重点企业人才聚集优势,全力做好驻区高校毕业生“引、育、用、留”各项工作,促进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率实现新突破、大提升。2023年,实现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1万人以上,留区就业创业率达到20%以上,力争到2024年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1.4万人以上,留区就业创业率达到25%以上;2025年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1.8万人以上,留区就业创业率达到3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拓宽渠道“引”人才

    1.全面开发大学生就业岗位。加强大学生就业与产业发展协同联动,建立重大项目引进与促进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机制,将提供岗位数量、质量、结构、层级等就业贡献度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评价指标,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带动大学生就业扩容提质。积极开发驻区高校大学生就业、实习岗位,奠定留区基础。面向新区“5+5+7”等重点产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大学生就业岗位征集工作,广泛发动企业、科研院所、重点项目,每年挖掘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引导区属国有企业结合人才需求实际,每年合理匹配开发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100个以上。持续推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面向区内驻区高校、科研单位、重点企业,每年广泛征集、深入挖掘科研助理岗位200个以上。面向专精特新、青岛百强等民营企业挖掘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组织驻区高校大学生参与“青鸟计划”寒假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面向全区企事业单位征集实习岗位100个以上。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民发局、区招商中心、区国资局、团区委(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积极畅通大学生求职渠道。支持区内高校大学生留区,欢迎区外高校大学生来区和新区籍大学生回区就业创业,优化新区人才流动。依托“智找活”产业人才供需通、“就业街小圆桌”“职海冲浪”等招聘平台,组织新区各类用人单位,赴驻区高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每年30场以上,为用人单位与驻区高校大学生搭建对接平台。鼓励驻区院校将在校学生的信息资源上传至“智找活”产业人才供需通平台,创建动态发布、线上对接的人才需求目录,为驻区高校大学生提供智慧化就业推荐和新区优质就业岗位撮合“一条龙”服务,促进新区校城融合。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各驻区高校、区财政局、人才集团

    3.深入开展大学生融区行动。充分发挥“校园引才大使”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交流座谈活动,多渠道宣传新区人才政策和用人需求。联合驻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常态化组织开展“高校师生走新区”“名企游学”等游学实训活动每年35场以上,邀请驻区高校师生实地参观新区重点企业、景点,切身感受新区发展强劲势头,引导驻区高校大学生走进新区、融入新区、留在新区。多样化开展驻区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加深书记校长对新区产业引才环境的认识,为驻区高校毕业生拓展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大学生留区就业,保障新区重点企业人才需求。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招才中心、区财政局、人才集团、各驻区高校

    (二)聚焦产业“育”人才

    4.大力加强院校学科建设。推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建设,加快特色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和关键软件技术研发,为新区信息化产业储备专业对口人才,同时孵化引进软件企业,通过新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留人才。根据新区“5+5+7”重点产业岗位需求,论证人才培养数量,对接驻区高校,逐步优化、调整、新增学科设置,调整现有相关专业招生数量,满足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招才中心、区工信局、各驻区高校

    5.深入推进校企联合培养。鼓励驻区院校与京东方、芯恩集成电路、海信等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或设立“企业冠名班”,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把企业的技术标准融入课程设置,推行“工学一体化”菜单式教学培养模式,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促进驻区院校学生留区发展。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技术人才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岗前技能培训,加大新区产业技能人才输送力度,助力新区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各驻区高校

    6.积极完善就业创业教育。统筹新区区情、人才政策规划,制定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区情教育”课程,将课程纳入大学生入校教育工作,大力宣传新区产业引才环境,加深在校大学生对新区的认识。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教育进高校活动,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明确职业选择,完善求职路径,掌握求职技能,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求职能力。发挥职业规划导师团作用,每年开展公益性就业创业辅导等活动15场以上,为驻区高校大学生提供贴近职场的就业创业辅导服务,促进驻区高校毕业生留区就业创业。设立“双创”培训课程,邀请国内知名创业导师、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为驻区高校大学生开展“双创”培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

    责任单位:区招才中心、区人社局、各驻区高校

    7.着力强化实习实训工作。鼓励驻区高校在新区企业、科研院所、机关事业单位设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新增20家以上,鼓励、引导驻区高校大学生参加实习实训4000名以上,提升职业能力和适岗水平,力争吸引实习大学生留区就业发展50%以上。支持驻区高校与学前教育机构加强合作,协同高校定期开展学前教育专题讲座,学前教育机构每年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岗位1000个以上。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招才中心、各驻区高校

    (三)搭建平台“用”人才

    8.探索打造校企合作平台。整合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各类众创空间资源,打造新区“双创”综合体,充分发掘大功能区、镇街闲置楼宇空间资源,推动高校与属地合作打造大学科技园、中试基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每年引导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1000人以上。每年组织开展“校城融合主题沙龙”系列活动6期以上,推动校企技术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合作载体共建,畅通校企对接合作渠道。依托“企业服务日”“产业链党建联盟”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政校企合作,深入探索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新平台、新领域、新途径,将产学研融为一体,推动驻区高校更好地为新区输送人才。

    责任单位:区招才中心、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各驻区高校

    9.积极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加强驻区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联系,每年组织开展歌舞大赛、读书会、相亲等系列活动10场以上,覆盖驻区高校大学生等青年人才5000人以上。组织驻区高校大学生参与新区志愿服务,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青岛国际啤酒节、“蓝洽会”和青岛影视博览会等大型节会活动举办期间,吸纳500名以上驻区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增强驻区高校大学生主人翁意识,促进驻区高校大学生多维度融入新区。

    责任单位:团区委、区妇联、各驻区高校

    10.着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充分发挥驻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优势,依托大学科技园区,每年开展产学研和投融资对接活动5场以上。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灵活使用“高校校长基金”,为科技成果项目转化提供办公、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助推高校教授、教师的优质科技成果在新区快速转化,为驻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大学生留区就业渠道。常态化发布“青新荟”博士后岗位需求目录,开展博士后项目推介对接活动,引育更多博士后在新区创新创业。高水平举办新锐青岛·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和“青蓝汇”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以赛引才”“以赛聚才”,促进项目落地和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

    责任单位:区招才中心、区工信局、区人社局、各驻区高校

    11.探索建设环高校人才创新圈。依托驻区高校科教资源集聚优势,建设环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古镇口大学城人才创新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载体,加速集聚高层次人才和高能级科技企业,加快构筑高质量产业集群和高品质创新创业生态,充分发挥科创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对青年人才的吸引集聚作用,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责任单位:区招才中心、各驻区高校

    (四)优化环境“留”人才

    12.积极提供青年人才安居服务。为驻区高校本科以下学历在本地新就业大学生,落实新就业无房职工住房租赁补贴。加强人才住房配租配售工作,对新区现有的2000余套产权型、400余套租赁型人才住房进行配租配售,为驻区高校大学生本地就业提供优惠住房保障。充分发挥“青年驿站”作用,为新区内求职、创业的大专及以上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毕业1年内的大学生提供7天的免费住宿、政策解读、就业指导和城市融入等服务,2023年新建青年驿站3处。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财政局、团区委

    13.着力强化青年人才政策落实。结合新区产业引才环境和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发展需要,研究完善新区人才政策,联合驻区高校,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区各项人才政策和服务措施,提高政策和服务的知晓度。为在新区实习、就业的高校大学生兑现研究生实习补贴、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一次性安家费等人才政策,有效激发大学生在新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做好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和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补助等政策宣传落实,引导大学生在新区创新创业。优化人才落户办理流程,依托“智慧人才”平台、“秒批系统”,帮助驻区高校大学生“足不出户”落户新区,营造良好的留区氛围。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招才中心、区财政局

    14.完善推广青年人才市民平台。推动市民“一家亲”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支持等服务,整合新区就业招聘信息、人才就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具有时效性、全面性的就业资讯。建立文化旅游模块,整合新区特色旅游信息,充分宣传新区本土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休闲度假指南。建立交通查询平台,实现新区公交路线在线查询,满足大学生出行交通信息咨询需要。开发学习资料交换服务模块,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其他需求。对接各驻区高校,大力推广市民“一家亲”平台,宣传相关服务功能,引导大学生注册使用,推动优质服务供给与大学生实际需求有效衔接。

    责任单位:区社会治理中心、区人社局、区文旅局、区交通局、区教体局、各驻区高校

    15.积极营造青年人才生活氛围。加强新区区情、人才就业政策及文体节庆活动的校内宣传工作,营造校城融合的良好舆论氛围。为驻区高校大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休闲生活场景,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娱乐生活。以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拥抱全球大学生来区就业创业,拓展蛤蜊青年磁场(GALA HUB)建设覆盖面,打造多处年轻人的线下聚集地,举办时尚演出、创意分享、自驾露营、潮流运动等活动,营造多样化的大学生社交生活场景。积极组织驻区高校大学生参加新区举办的“蓝洽会”、半程马拉松、杜鹃花会、青岛凤凰音乐节等重大文体节庆活动,增强深度体验,为驻区高校大学生创造更多了解、认识、融入新区的机会。

    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旅投集团、黄发集团、人才集团、各驻区高校

    三、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促进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人社局(见附件)。充分发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总揽、协调各方作用,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研究举措、调度进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二)强化校城联动。区校城融合办牵头,项目引进部门参与,对新区近年来投入驻区高校相关资金与项目实现的绩效目标等情况进行摸排、分析、完善;区财政部门对相关重点项目进行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细化促进驻区高校毕业生留区就业创业资金支持范围,加强校园招聘、游学实训、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载体、青年驿站等方面的资金支持,统筹新区对驻区高校各项财政资金支持,引导驻区高校为毕业生留区就业创业投入更多校方资源,共同做好毕业生留区就业创业工作。

    (三)强化宣传引导。将宣传工作贯穿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工作全过程,依托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校内传播等宣传渠道,面向驻区高校、用人单位开展各项人才政策宣传、工作宣传、典型宣传,提升新区各用人主体对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工作的关注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和促进的积极性,营造广泛参与和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推动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率取得较大提升。

    (四)强化督导落实。把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新区就业和人才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定期调度和监测分析。严格监督目标任务执行落实情况,建立动态跟踪分析制度,及时结合问题调整措施,推动问题逐个解决、任务逐项落实。


    附件加载中...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