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一)为充分发挥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提升生活质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体育强区建设,2019年12月,新区成立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二)2019年12月-2021年9月,结合新区“十四五”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多次召开体育专家、校长教师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通过新区政务网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规划编制意见,同时借鉴吸收上海、深圳、天津等经济发达城市先进体育发展理念,形成了《青岛西海岸新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体育规划》)初稿。
(三)2021年10月,根据《山东省“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青岛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国家、省、市、区最新文件政策精神,修改完善初稿,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四)2021年11月-12月,分别征求基层各单位,各镇街、各相关部门意见,并通过新区政务网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
(五)2022年1月-2月,先后组织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对《规划(汇报稿)》,分别征求工委编办、区发改局等九部门意见,均反馈无意见。经司法局审核,《规划(汇报稿)》通过合法性审查。
(六)2022年3月,《规划(汇报稿)》经2022年第4次西海岸新区管委、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按会议要求进行修订完善。
二、奋斗目标
(一)全民健身水平达到新高度。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育设施场地提档升级,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丰富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便捷有效,人民群众的健身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二)体育竞技实力再上新台阶。竞技体育布局结构日趋优化,发展途径不断拓宽,职业化水平持续提升,输送和培养运动员质量实现突破,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市前列,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重大赛事成绩稳步提升,争取更多优秀新区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并站在国际、国内最高领奖台。
(三)体教融合发展开创新格局。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活动体系、制度不断健全,体教融合发展取得实效性成效,主体多元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成,体育后备人才基础更加坚实,开创青少年教育体育工作新格局。
(四)体育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升。具有新区特色的体育经济、体育文化更加繁荣,体育文化软实力逐步提升。体育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体育综合影响力更加广泛。
三、主要内容
《体育规划》共三大部分,其中包括21项重点任务和5个专栏。
(一)“十四五”时期新区体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总结概括“十三五”期间新区体育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的重要突破,分析梳理“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开放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大局、以人民为中心等4大发展原则;树立全民健身水平达到新高度、体育竞技实力再上新台阶、体教融合发展开创新格局、体育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等4大发展目标;明确人均拥有体育设施场地面积、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率等新区“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12项主要指标。
(二)“十四五”时期新区体育发展的重点任务
1.健全全民健身体系,推进健康新区建设。制定《青岛西海岸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统筹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完善“8分钟健身圈”配套功能。完善群众性赛事活动体系,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办赛机制。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健康评价公益服务活动,加强体质监测硬件设施和队伍建设。落实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协同联动机制,推动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发展。
2.创新竞技体育模式,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完善支撑竞技体育发展的制度体系,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向竞技体育汇聚。优化项目布局,提高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举办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形成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衔接紧密的赛事体系。
3.全面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出台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保障。深化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夏(冬)令营制度,构建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一体化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健全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一体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优秀体育人才“整建制直升”机制。
4.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紧密融合,建设体育产业发展新体系。做好体育彩票销售,力争到2025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30亿元。推进“互联网+健身”“物联网+健身”,探索创建数字化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制作学校体育场所和公共体育设施电子地图。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赛事,丰富专业化、个性化体育产品供给,促进体育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5.强化特色项目建设,丰富体育发展内涵。加大传统特色体育项目推广,挖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组建传统体育项目社团。开展奥运项目进校园活动,开发冰雪系列课程,丰富校园奥运体育项目课程类型。加快推进体育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创作生产和传播具有时代特征、体育内涵、新区特色的体育文学、体育美术等文艺精品,繁荣体育文化市场。
6.加强体育合作交流,提升区域体育影响力。通过赛事联办、产业协作、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合作成果,推进区域体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加强体育人才对外培训和交流合作,吸引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来新区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体育赛事规模、级别,研究论证和申办引进全国、全球知名顶级赛事,提升新区体育赛事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三)“十四五”时期新区体育发展的专栏任务
1.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完善“3+X”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完善场地设施: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健身广场;结合山头公园环境整治,在莲花山、花科子山等建设特色体育公园等场地和设施。落实社区建设标准:城市居住小区须配备至少有一片公共活动场地;新建居住社区建设一片不小于8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地。推动免费开放:推进室外公共体育设施按政策要求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区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实现全部开放。
2.重点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举办新区第二届全民运动会、全民健身登山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普及面广、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大力推进“社区运动会”等系列基层体育赛事。每个镇(街)每年举办4次以上、社区(村)每年举办2次以上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开展“跑遍青岛”、健步行等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发布10条跑步路线。开展“运动是良医”“终身体育”教育引导,营造全民健身、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3.推进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建设。优化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场地设施供给、教学服务和师资力量配备,推动办学模式由“三集中”向“二集中”转变。实施“金牌教练员引聚计划”“优秀中青年教练员成长计划”,通过招聘、购买服务形式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和优秀教练20-30人。推进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改革,将体育训练模式和文化教学模式有机融合,鼓励教练员、教师在体教一线双向流动。优化学校项目布局,建好新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库,拓宽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升学渠道,建立小、初、高“台阶式”人才输送通道。加强体育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构建适应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科学训练体系。
4.实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校外体育锻炼时间。依托智慧教育优势,探索推广“视、听、练”一体化的青少年运动健康课程,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定体质健康提升计划,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充实青少年体质健康指导内容,加强青少年健身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5.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重点项目落地。推进西海岸新区奥体中心、古镇口大学城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逐步提升承办国家级、国际级单项体育赛事能力。推进中国羽协及羽毛球国家队训练基地项目、世界羽联青岛国际交流中心项目落户新区,借助高端体育资源和平台优势,全面带动新区羽毛球竞技水平提升,促进新区羽毛球产业发展提档升级,进一步增强与国际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新区羽毛球运动国际影响力。
......
详见文件原文:
政策解读《青岛西海岸新区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媒体链接:
现场解答渠道信息:
解答科室: 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政策研究室
地址:青岛西海岸新区烟台前路568号文汇中学躬行楼1楼政策研究部
联系电话:8818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