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次常务会议《关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托幼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起草情况的汇报》议题解读如下:
一、议题背景背景
面对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普惠托育服务需求的提升,对0-3岁托育、3-6岁学前教育衔接融合的需要,借鉴先进地市经验,结合新区实际情况,新区先行先试,主动担当,鼓励幼儿园开办托班或托班试点,优化提升托育服务标准,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建议,起草了《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托幼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经管委(区政府)常务会议、工委(区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后印发实施。
二、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安全普惠、属地管理、方便可及”为原则,多措并举统筹资源、强化供给、提升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育照护需求。力求到2030年,新区“千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升到5.5个,逐步增加普惠性托位供给(含托幼一体幼儿园)。同时,持续推高镇街开展“宝贝家”托育服务的占比。
三、工作措施
《指导意见》从资源配置、队伍建设、服务水平、科学指导四大方面共提出了12条具体措施。
(一)整合拓展托育资源,为托幼一体化的实现提供硬件支撑。
一是保障新建幼儿园规划配备托育资源,做好托幼一体化园的硬件支持。二是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现有幼儿园进行功能性改造,补充提供托育服务,提倡园所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新办托方式。三是鼓励镇街、国有企业、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宝贝家”托育服务品牌的打造中,发挥各自优势充分挖潜,结合居民需求与实际开展多层次的托育服务,满足不同人群对托育服务的需要。
(二)职前准入与职后培养两手抓,打造专业的专、兼职从业人员队伍。
专职从业人员方面,加强人员准入管理与系统培训培养。明确人员准入标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评估监测,建立从业人员“黑名单”,做好动态管理。重视思想引领,抓好道德教育,落实从业人员岗前、在职及转岗培训,做好系统培训培养,保障从业人员能够规范、专业地开展托幼一体化服务并持续学习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兼职从业人员方面,探索建立科学育儿指导队伍。通过社区学校、组织志愿者、返聘有经验退休人员、挖掘现有师资力量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一支开放、多元的早教指导师资队伍,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挖掘资源,线上、线下多途径为带养人提供科学指导,全民共享的同时也鼓励全民参与。
(三)发挥部门专长与优势,合力推进托幼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再提升。
一是加强科学养育。部门保障婴幼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相应年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和疾病预防的指导和检查,加强对托幼机构的工作指导。二是提升照护水平。教育、卫生、工会、妇联等相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的科学育儿指导与宣讲,科学做好托幼衔接。三是构建课程体系。填补本地系统、科学婴幼儿指导课程“空白”,根据现有政策文件,结合先进地区经验,研究开发2-3岁婴幼儿指导课程和方案并在实践中持续完善,争取推出特色典型。
(四)通过研究指导中心的成立凝聚力量,支持部门合作推进服务网络建立健全。
一是探索设立托幼一体化研究指导中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为托幼服务机构提质、一体化工作推进提供支持。二是部门协同推动建立覆盖各镇街的服务网络,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科学育儿指导的落地、落细。三是适时开展数字化托育试点,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科学育儿指导受益面,按需服务,精准指导,此外,通过数字化手段逐步提升服务的便捷性。
四、需会议决策事项
根据会议研究讨论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指导意见》,按程序印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