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意义
“强基层”是打造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举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并没有“遍地开花”,而是“缩小圈子”,选择有一定改革基础、在省内有代表性的地方先行开展,以期结出“基层医疗卫生健康工作样板”的改革成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金鼓擂响,试验区的建设坚持敢于突破、先行先试,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留得住”,解决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瓶颈”,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群众“家门口”就医便利度;坚持因地制宜、兼容并蓄,紧扣深化医改主线,构建与分级诊疗模式相适应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注重疾病预防和全程健康管理,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健康获得感”。同时,试验区的探索也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文件出台背景
(一)卫生健康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治本之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践行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新期望、新部署,“以基层为重点”审视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就医理念和秩序,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全面贯穿至方案规划与实施的每个环节。
(二)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多层次、多样化
当前,面临多种疾病负担并存、多重健康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大健康理念”推进,老百姓对更高技术含量、更低成本负担的优质医疗服务日益迫切。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网底”和“前哨”,打通基层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慢病人群的就诊压力,解决基层能力不足、服务过程碎片化等问题,有益于破解“小病大医”难题,助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实现医疗资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三)“品质西海岸建设”标准引领、品牌带动
坚持“品质提升”贯穿卫生健康全链条、全周期,以高水平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目标,围绕“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将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细化和实化,稳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叠加赋能,努力打造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特色样板,推动新区品质全面提升、持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三、政策依据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21〕443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22〕403号)
《关于开展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通知》(鲁医改办字〔2022〕2号)
《青岛市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49 号)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通过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创新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打造优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深化基层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基层卫生数字化赋能6大方面21项具体措施,全面阐述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的建设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创新引领、区域一体、医防协同”,在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
五、创新特色(与上级政策异同)
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融入新区特色,瞄准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及性,适度超前、软硬兼顾,做优做实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日趋成熟,“优质服务基层行”扩面提质,推动资源下沉、人员流动、专科联动等高效运转,创新开展“1+3+N”全专协同组合式家医签约服务,加快构建医防融合三级协同服务体系,聚焦“一老一小”健康管理,优化“医疗+养老+社区”服务模式,推出“托幼一家携手慧育”特色品牌,真正实现看病就医“更顺畅”,健康促进“双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