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功能区管委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管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各有关单位,区直属企业:
《青岛西海岸新区质量强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经管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2025年2月6日
青岛西海岸新区质量强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全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加快打造“品质西海岸”,制定如下方案。
一、实施产业质量竞争力提升行动
(一)打造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大力培育发展智能家电、“芯屏”产业、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海洋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高水平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四大市级专业园区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到2027年,以高质量产业集群建设,壮大品牌企业、品牌产品队伍,推动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二)优化产业链质量生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在精准补链、延链、强链中,推动产业链全链条企业在知识产权、标准、质量等方面的协作,积极参与绘制重点产业链质量图谱,推动智能家电、新型显示等国家和省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项目建设。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牵头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质量改进项目,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一体化推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与文旅产业链品质提升。
(三)强化产业质量支撑。积极承接国家和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增强源头技术供给和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梯次培育一批民营领军标杆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加强技术创新、标准研制、计量测试、合格评定、知识产权、工业数据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
(主要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海洋发展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
二、实施企业质量管理提升行动
(四)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实施数字化质量管理赋能,推动产业链重点企业加快全过程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推动中小微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质量改进、品牌建设,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到2027年,在规上工业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100%全覆盖的基础上,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
(五)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动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大规模组织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标杆经验交流等活动,应用六西格玛、精益管理、可靠性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质量创新,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加快推进质量管理活跃度、成熟度提升。到2027年,形成50个市级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优秀成果,培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质量管控发展案例。
(六)壮大高水平质量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加大高端质量人才培养力度,扩大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专家队伍,以质量大讲堂、“质量月”活动等为载体,持续开展卓越绩效评价和“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培训,带动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提升。
(主要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
三、实施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提升行动
(七)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测监管力度,开展重点治理品种专项行动,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持续推进“食安西海岸”建设,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落实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全过程食品安全控制。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药物警戒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八)推进消费品工业品质量提升。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以创新供给引领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市场适配型转变,推进消费品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鼓励企业通过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智能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制造业产品可靠性水平,增强品牌附加值。到2027年,全区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以上,消费品质量提升有效支撑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九)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高标准推进城市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品质工程标杆,积极争创鲁班奖、大禹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严格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责任。健全以工程质量管理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为核心内容的工程质量评价机制。全面推进住宅质量信息公示和“先验房后收房”制度,完善工程质量缺陷投诉处理机制。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重大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保持100%。加强建材质量监管,完善质量追溯机制。积极推行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加快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展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十)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以创新、标准、品牌等理念引领服务质量提升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向知识密集型、品质高端化发展。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服务质量。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打造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发展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高端和新兴业态。深化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推动大众餐饮、物业服务等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实施“文旅+”“+文旅”策略,打造西海岸特色文旅品质品牌,稳步推进体育消费扩容提质。推动公共服务质量质效提升,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上门办、视频办,持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主要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实施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提升行动
(十一)优化完善标准体系。鼓励家用电子、新型显示、橡胶轮胎等产业“链主”企业加大标准研制力度,提高市场话语权,推动产业优势向标准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提升。聚焦新兴产业、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强化技术标准服务供给。按照自有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思路,支持专利、技术、标准联动创新,提升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水平,推动标准化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十二)提高企业标准水平。开展“标准化+”行动,推动标准化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发挥标准质量基础作用,加速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制度,提升标准化能力,梯度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动,运用先进标准为产品和服务“代言”。到2027年,全区主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规模达到2000项以上。
(十三)提升标准服务能力。发挥专业领域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和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平台作用,创建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健全海藻生物制品国家标准体系,高标准推进智慧家庭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等101项在建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探索建立标准服务联盟,推动标准融入企业创新、产业发展全过程,以先进标准引领新区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
(主要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
五、实施质量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行动
(十四)优化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行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等高端品质认证。引导建立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计量测试联盟,提高本地化服务能力。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拓展资质范围,为新产业、新产品提供技术支持。鼓励橡胶轮胎产业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全国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排放企业计量器具配备、制度管理落实、人员能力培养,增强企业计量管理能力。探索设立“质量服务站”,建立智能家电、新型显示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上成员协作机制。
(十五)提升质量监管效能。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措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加强工业品、消费品质量监督检查和网络平台销售商品质量监管。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秩序监管,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工程质量违法违规等违法犯罪行为。
(十六)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全面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消费者组织提供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权益维护等服务,推进行业诚信自律。持续开展“放心消费在新区”行动,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实施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引导消费者主动参与质量促进、社会监督等活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崇尚质量、创造质量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持续办好“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世界认可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等系列活动。
(主要责任单位: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执法局、开发区公安分局、黄岛公安分局、黄岛海关、董家口港海关)
六、实施品牌影响力提升行动
(十七)构建品牌培育发展体系。编制《青岛西海岸新区品牌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优化工业企业“瑯琊榜”“瑯琊精品榜”“瑯琊金牌榜”和海洋渔业“灵琅八鲜”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全程跟踪服务指导,积极争创各级质量奖、“好品山东”、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青岛优品”,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好品西海岸”区域品牌发展体系。
(十八)扩大品牌传播声量。坚持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建立品牌传播立体矩阵,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品牌、精品工程品牌、生产性服务品牌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抓质量、树品牌、强品质,形成以点带面、以品质提升带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依托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大节庆展会活动,多渠道传播“品质西海岸”文化,讲好品牌故事,彰显新区品牌魅力。
(十九)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品牌发展机制,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市场主体创建品牌的内生动力。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依托国家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服务职能,全面开展商标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品牌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企业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依托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能力,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主要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海洋发展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
要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质量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质量强区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要将质量强区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共同做好提质量、强品质、创标准、树品牌四篇文章。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重大事项及时向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请示报告。对在质量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扬。